在申请毕业证之前,有些地区的自考学生需要经历两种不同类型的考试:统考和校考。这两种考试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校考,也被称为省考课程,是学生在自考期间需要参加的一种考试形式。而统考则是由考试院统一组织的,类似于高考的考试,其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掌握能力更为严格。为了能够申请到相应学历层次的毕业证,学生必须顺利完成统考和校考,并且达到合格成绩(通常是所有课程考试分数在60分以上,学士学位的要求则另行考量)。
统考是每年在4月和10月举行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考试科目。这两次考试各持续2天,北京地区的考试则会额外安排4天。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场考试,考试时间为北京时间的上午9:00-11:30和下午14:30-17:00。公共课一般每年会有两次考试安排,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则至少每年安排一次。由于次数的限制,考试时间段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重叠课程的安排。我们只能在安排的考试科目中选择报考,比如有4个科目安排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报考少于或等于4科目,而没有安排的科目则不能报考。通过考察历年考试计划,我们可以得出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抓住每次考试机会,争取每门报考科目都获得通过是较为有效、能够缩短时间的方法。
校考则是针对学校设定的统考科目中的英语(二)可用3门校考科目来代替的考试。校考的报考时间分别在1月和6月,每次报考之间的间隔仅一周。校考的考试科目由考试院确定,理论上每个专业需要考2-3次就可以完成校考。与统考不同的是,校考在每次考试之前都会提供复习资料。因此,考生只需要亲自参加考试,在要求下完成试卷答题,基本上就不会遇到什么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