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是每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备的备考资料,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下面大牛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就为考生分享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B。解析:夸美纽斯是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在教育发展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被认为是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2.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实用律
D.效果律
【答案】C。解析:桑代克总结的三条学习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答案】C。解析:让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4.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无乐趣,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价值。这种人患有( )。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答案】B。解析: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低落,与题干中的描述吻合。
5.“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答案】B。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强调的是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
6.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
C.分化
D.同化
【答案】D。解析:巴甫洛夫总结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规律是: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7.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答案】C。解析: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教化任务的是教师,因此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8.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答案】D。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法。
9.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答案】A。解析: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10.提出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心理学家属于学习理论流派里的( )。
A.行为主义
B.格式塔
C.认知主义
D.建构主义
【答案】A。解析: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
11.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答案】B。解析:教学大纲不仅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而且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2.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答案】B。解析: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13.群体是中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个体社会化所必需的( )。
A.教育条件
B.社会条件
C.客观条件
D.物质条件
【答案】B。解析:群体是中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个体社会化所必需的社会条件。
14.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极高水平
【答案】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水平是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
15.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答案】A。解析:布鲁纳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
1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
A.授受关系
B.指导和被指导关系
C.相互促进关系
D.相互制约关系
【答案】C。解析:略。
17.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答案】C。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8.“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应用
【答案】B。解析:略。
19.下列关于复式教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答案】C。解析:复式教学是两个以上年级内进行的,与学生多少无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多少,而且复式教学情景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20.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答案】C。 解析:略。
二、辨析题
1.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教师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
【答案】错误。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应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管理机制。
2.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答案】正确。解析: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可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
3.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也可适当运用。
【答案】错误。解析:惩罚不等于体罚,必须严格避免体罚。
4.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答案】错误。解析: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
(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差异性。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参考答案】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
(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①选择适当的道德行为;②选择恰当的奖励物;③强调内部奖励。
3.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中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有:
(1)师生之间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互动和联系加强。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增加。
(3)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
4.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参考答案】
(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3)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四、材料分析题
1.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伊尔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衡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大气压×4立方厘米=8。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的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伊尔定律”。
问题: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
【答案要点】
(1)以上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依据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的。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3)在以上案例中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知道小刚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础。对于小妮,老师对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而对于小刚,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2.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阿Q正传》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请写一段比较性评析。
甲:教师安排7节课,第一节课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通读第一二章,正音释义;第二节课通读第三章至结束,正音释义。第三节课分析序及第一二章,第四节课分析第三四五章,第五节课分析其余章节,第六节课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第七节课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并总结教学要点。
乙:教师安排4节课。第一节课指导学生自读全文并就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写出百字短评。第二节课前后四人为一组,形成10个表演小组,讨论确定表演内容、组内分工、彩排时间等,教师巡回指导。第三、四节课课堂表演,抽签决定表演顺序,各组表演时间为5~8分钟。每节课结束前5~8分钟进行课堂自由评论,教师适当点拨。最后评出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表演、最佳道具、最有创意等大奖。最后每人以《观×××组表演“XXX”片断》为副标题的艺术小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