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是根据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并结合最新真题精心编写的。考生可以通过多练题掌握考试重点,同时差缺补漏提高考试通过率。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够唤起儿童的思维”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夸美纽斯
C.福禄贝尔
D.赫尔巴特
2.下列属于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作用的论述是( )。
A.性相近,习相远也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整合、促进社会流动和促进社会变迁.这体现了教育具有( )。
A.负向功能
B.隐形功能
C.个体功能
D.正向功能
4.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句话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要( )。
A.抓关键期
B.量力而行
C.因材施教
D.循序渐进
5.在英国,曾经不同阶层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子女有权上质量较高的公立学校,毕业后进人剑桥和牛津等大学接受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术教育:而工人的孩子只能接受职业教育,进而继续成为工人。这种教育制度属于( )。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并列结合制
D.分支制
6.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的是( )。
A.博比特的《课程》
B.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杜威的《儿童与课程》
D.赫尔巴特的《课程原理》
7.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8.陈老师在教《小池塘》的时候问学生:“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池塘是怎样的?”学生答:“小池塘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老师又问:“如今,已是春天了,小池塘又成了什么样呢?”学生答:“冰雪融化,小池塘的水又开始流淌了。”……该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欣赏教学法
9.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这种理论是( )。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10.小鹏因为将同桌的本子、橡皮等学习用具占为己有,被崔老师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他满口答应不再犯.可是第二周崔老师发现小鹏又将其他人的学习用具占为己有。这体现了德育过程哪个规律?( )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11.“5+2=0”的现象.表明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12.红丽去商场逛街,觉得一条连衣裙特别漂亮。但最终没有买下它,回到家后红丽总是能够想起那条连衣裙具体的样子来。红丽的这种记忆属于( )。
A.形象记忆
B.动作记忆
C.情绪记忆
D.逻辑记忆
13.所谓脱式计算,即递等式计算,是把计算过程完整写出来的运算。调查表明,成年人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时往往不会进行脱式运算.而使用口算,甚至有的成年人已经忘记了脱式运算的具体规则。这种现象可以运用遗忘的( )理论来解释。
A.痕迹衰退说
B.提取失败说
C.压抑说
D.同化说
14.学生学习完动物的概念,再去学习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海洋动物等概念。这种学习迁移属于( )。
A.水平迁移
B.横向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5.小军由于对物理感兴趣而努力学习物理.小花为了期末得到妈妈的奖励而努力学习物理。小军和小花的学习动机分别是( )。
A.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B.高尚动机,低级动机
C.外部动机,内部动机
D.低级动机,高尚动机
16.上初二的小明对隔壁班的女同学小可很是欣赏,可每次见到小可,小明虽然很高兴,但总是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出中学生情绪发展的( )。
A.不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冲动性
17.《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听到自己金榜题名,狂喜之下,竟然意识混乱,手舞足蹈,疯疯癫癫。范进所处的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冲动
18.升入初一的学生珍妮,总是不能理解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自尊心不足,有时常常想: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自己以后该干什么,上学有什么好处等问题,整个学期一直处于犹豫、迷茫、彷徨之中。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她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19.小斌经常想“我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每天都想很多遍.明知道没必要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大脑.以致小斌很痛苦。小斌的心理问题属于(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惧症
20.一位鞋商一天把他的销售人员叫来吩咐说:“给你个任务,把鞋卖到非洲去,你若能完成,我将会给你丰厚的回报,若不能你就不用回来了。”这时候销售人员非常苦恼,他觉得老板这不是难为人吗。怎么可能把鞋卖给非洲人呢,那里的人根本就不穿鞋的。对这件事情他非常生气,甚至想辞职不于。这时候他朋友告诉他说这不是很好的机会吗,就是因为那里的人不穿鞋,所以才是巨大的市场,听完朋友的一席话,销售人员豁然开朗。这位朋友用的策略是( )。
A.认知转换法
B.情绪宣泄法
C.注意转移法
D.自我放松法
21.一节课上,有的学生表现为紧张拘谨,有的学生表现为心不在焉,有的学生表现为反应迟钝,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属于( )。
A.积极的课堂气氛
B.消极的课堂气氛
C.对抗的课堂气氛
D.专制的课堂气氛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是完全同步。
23.谈话法是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24.罗杰斯倡导的有意义学习与奥苏伯尔倡导的有意义学习内涵相同。
25.内化的实质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
27.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28.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29.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一位老师在执教《荆轲刺秦王》后总结全文时,问学生:“大家在学完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学生A说:“俗话说得好,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刺杀秦王,相当于当今战争的斩首行动,就是要斩杀最高军师指挥首脑,借以瓦解敌军,使敌军方寸大乱。2003年在对伊拉克的袭击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擒杀的是萨达姆。”
学生B说:“我感受到荆轲勇于反抗暴秦、慷慨悲壮的人物形象,深刻体会到大丈夫一诺千金、蹈死不顾、义薄云天的性格。”
(同学们都各抒己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E站起来说:“我认为荆轲不该去刺杀秦王。因为六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没人能够阻止历史的进程,荆轲去刺杀秦王就是违背历史规律!”
听了E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
这时候,这位老师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荆轲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思考之后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学生稍微安静)
有的学生说:“荆轲去刺杀秦王,主要还是受燕国太子丹的委托,是意气用事,不够理智。”还有的学生说:“荆轲找了个樊於期将军当炮灰,将军自杀得太不值了,还不如发挥将军才能,率兵去打仗呢。”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虽然刺杀秦王没有成功,但是却展现出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迈,这种豪情值得肯定。”也有人说:“当初荆轲就不应该接下这个任务,太危险了!”
又有一名学生说:“荆轲应该帮助秦王统一六国,真正在历史的舞台上发挥正能量!”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下课了,但这位教师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作文题目就是《假如我是荆轲》。
问题:
请用教学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
31.材料:
小明和小华是同桌,某次考试中二人均得85分。小明开心地说:“我太幸运了,昨天做了套模拟题.居然有3道题重复。”小华却嘟囔着嘴说:“哎,我已经复习得很充分了呀,可是还有几个题目不太明白,最后一个题用哪个公式呢?看来,我还得好好地看看。”
问题:
(1)根据归因理论,分析一下两个人态度差异的原因。
(2)作为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案】A。
【解析】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是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2.【知识点】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A。
【解析】A项意思是天性相近,但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不同。儿童就会形成不同的习性,体现了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3.【知识点】教育的功能
【答案】D。
【解析】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整合、促进社会流动和促进社会变迁指的是教育积极的功能。
4.【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答案】C。
【解析】“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是参差多态的。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中的个别差异性,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要因材施教。
5.【知识点】学制的类型
【答案】B。
【解析】英国这种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截然分开的教育制度就是双轨制。
6_【知识点】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
【答案】B。
【解析】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7.【知识点】泰勒的课程观点
【答案】A。
【解析】泰勒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
8.【知识点】教学方法
【答案】C。
【解析】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9.【知识点】形式教育论
【答案】A。
【解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10.【知识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C。
【解析】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过程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11.【知识点】德育原则
【答案】C。
【解析】“5+2=0”意思是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等于零教育。体现了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应该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12.【知识点】记忆的分类
【答案】A。
【解析】形象记忆是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红丽对连衣裙具体形象的记忆属于形象记忆。
13.【知识点】遗忘的理论
【答案】D。
【解析】奥苏伯尔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则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成年人忘记了脱式计算,却可以进行口算,这是一个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14.【知识点】迁移的分类
【答案】C。
【解析】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15.【知识点】学习动机的分类
【答案】A。
【解析】内部动机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而外部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高尚动机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动机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的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16.【知识点】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答案】C。
【解析】中学生的情绪既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对外界事物的喜怒哀乐喜形于色,淋漓尽致地抒发他们的内心感受;又能表现逐渐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使这种情绪的表露有时往往带有很大的文饰性,并逐渐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即为情绪发展的掩饰性特点。
17.【知识点】情绪状态的分类
【答案】B。
【解析】激情是指个体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18.【知识点】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答案】C。
【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青年期面临的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总是会问“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问题。
19.【知识点】心理健康问题
【答案】A。
【解析】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度焦虑。
20.【知识点】改变认知的方法
【答案】A。
【解析】认知转换疗法,又称“贝克认知疗法”“认知图式疗法”。理论基础是贝克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贝克特别重视引导求助者去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内部的潜在能力,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省,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加以改变。
21.【知识点】课堂气氛
【答案】B。
【解析】消极的课堂气氛常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
二、辨析题
22.【知识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有可能超前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也有可能落后于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所以,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
23.【知识点】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谈话法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知识的方式是谈话法中的复习谈话。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识。因此.题干所述缩小了谈话法的内涵,表述不正确。
24.【知识点】有意义学习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奥苏伯尔倡导的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而罗杰斯倡导的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j,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因此,两者的有意义学习内涵不同。
25.【知识点】态度形成的过程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般认为,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三、简答题
26.【知识点】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7.【知识点】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8.【知识点】学习迁移
【参考答案】
有效促进迁移的策略主要包括: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①精选教材,提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教材内容的设计上.最关键的是要包含基础知识和原理。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组织特点。教材内容要保持结构化、一体化和网络化的统一,才能更好地促进迁移的发生。
(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
①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渐进分化。
②应当注意将各个内容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
③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实现迁移的重要条件是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共同点。
④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知识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还可分成若干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提供固定点。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
“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话给予教育者的启示是,学习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即掌握学习方法的知识与技能。
(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教学条件下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教育性.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都具有积极地作用。
29.【知识点】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答案】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摩,非组织化观摩则没有这些特征。一般来说。为培养和提高新教师与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可以是现场观摩,如组织听课,也可以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知识和洞察力.否则,难以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
(2)开展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微格教学有许多特点,但最能体现其特点的是训练单元小。
(3)进行专门训练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可以通过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来实现。如训练新教师掌握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策略等。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是可以教给新教师的,新教师在掌握这些知识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教学。但同时也要明白,仅仅通过学习专家型教师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新教师还应注重对自身教学经验的反思,使两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分析的过程。
四、材料分析题
30.【知识点】教学理论
【参考答案】
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合理的,是值得赞扬的。
第一,教师遵守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材料中教师让学生积极踊跃发表意见,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抓住课堂主线,在学生偏离课堂时将学生拉回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教师遵循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发言,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回答,并不立刻给出对或错,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拓展,
最后让学生自己写一篇作文,也是教师灵活性的展现。
第三,教师采用了讨论法这一教学方法。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材料中,教师抛出问题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了深入、独到的个性化思考.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
31.【知识点】成败归因理论
【参考答案】
(1)在归因理论者看来,个体对结果原因的解释会反过来激发动机,影响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
小明将考试的成功归因于运气这个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虽然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但存有侥幸的心理,假如之后的学习失败也这样归因,会产生懈怠,不利于其学习成绩的长远提高和发展。
小华将自己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努力这一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值得肯定。但是,由于小华对自己要求比较高。考试成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因此产生了负面的情绪体验。
(2)老师在对小明进行指导的时候.应该注意引导他将成败的原因归于努力等内部、不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这样才有利于小明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而对小华,老师应该跟她耐心分析考试成败还有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等外部不可控的因素的影响,同时鼓励她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发挥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