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历年真题>国考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模拟题卷及答案(五)

国考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模拟题卷及答案(五)

更新时间:2017/4/21 14:03:34  栏目:小学历年真题  来源:大牛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阅读( )
导读:国考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模拟题卷及答案(五)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是每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备的备考资料,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下面大牛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就为考生分享国考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模拟题卷及答案,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康德
2.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3.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
A.马卡连柯
B.德鲁克
C.杜威
D.布鲁纳
4.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看,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
A.符号记忆
B.抽象记忆
C.命题记忆
D.形象记忆
5.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D.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6.保持信息在2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永久记忆
7.“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身体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8.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9.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倡“从做中学”的人是(  )。
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10.“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11.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3.“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4.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
A.教材
B.情境
C.生存
D.学生
15.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隔一天再复习
D.当天复习
16.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下面不属于教师的成长阶段的是(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17.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有(  )三种形式。
A.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B.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C.集中授课、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D.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18.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着重培养他的(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9.个别小学生出现打架、偷窃和撒谎等行为属于(  )。
A.情绪冲动
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
D.行为障碍
20.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下列属于内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是(  )。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22.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23.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快乐的小公鸡》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小公鸡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怎样才能快乐。
师:小公鸡的问题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他是怎样解决的呢?
生:他去问别人,问了老牛、青蛙、小蜜蜂……
师:他们都是怎么跟小公鸡说的呢?(学生分别把老牛、青蛙、小蜜蜂等说的话读了一遍)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公鸡?
生:他爱动脑筋,他有了问题就去问别人。
生:是一只很虚心的小公鸡,最后接受了爸爸的意见,帮人们做事了。
师:小朋友们觉得怎样才能快乐呢?(很多孩子谈了自己的看法)
师: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好不好?(学生马上进入角色表演)
问题: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2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例1部分的教学流程,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25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讲师解析】康德于1776年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2.C【讲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3.B【讲师解析】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4.D【讲师解析】小学阶段的儿童,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记忆的主要方式仍是形象记忆。
5.C【讲师解析】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A、B、D项都属于本能。
【讲师点拨】要判断某种行为是否属于学习,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判断:(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6.C【讲师解析】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是0.25~2秒。
7.C【讲师解析】“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干、越、夷、貉这四个地方的人,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讲师点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一般包括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遗传和生理成熟是身心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是身心发展的决定条件,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教育相结合,促使其身心发展的遗传潜能转化为现实,并对身心发展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和调控作用。
8.D【讲师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根据别人口头或文字的描述,人能够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即属于想象。
9.C【讲师解析】“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10.B【讲师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它是用以景染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正是体现了这一方法。
11.A【讲师解析】谈话法也称启发式谈话法,是教师为传授新知识而进行的谈话。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提出一系列前后连贯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或根据对眼前事物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考做出正确的回答,借以获得新知识。
12.C【讲师解析】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形成了正确舆论。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
13.D【讲师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14.D【讲师解析】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过程,最终变为成熟的教师,熟练地控制整个教学过程。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讲师点拨】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或想方设法控制学生。(2)关注情境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3)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15.D【讲师解析】根据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要及时。如果不及时复习,头脑中的保持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再复习就要花费相对较多的时间。因此,当天的功课应该在当天复习。
16.B【讲师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7.B【讲师解析】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包括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18.C【讲师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题干中该学生缺乏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因此需培养其道德意志。
【讲师点拨】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核心)、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衡量标志)四部分,这一知识点通常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应能够根据其概念,判断某种现象属于哪一层面的心理结构。
19.D【讲师解析】撒谎、偷窃和打架等行为都属于行为障碍。
20.B【讲师解析】努力、能力来源于内心,属于内部因素,努力不稳定且可控,能力稳定且不可控;任务难度、运气属于外部因素,不可控。
二、简答题
21.【答案要点】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四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
(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3)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二因素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4)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个体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即“遗传决定心理发展的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
【讲师点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等。这在历年考试中经常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应该记住:遗传决定论者仅强调遗传的作用;环境决定论者仅强调环境的作用;二因素论认为遗传和环境都起作用,但二者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二者是交互起来共同对个体发生影响的。
22.【答案要点】课外活动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六类。
(1)科技活动。科技活动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各种科技实践性作业的活动,如制作科技小发明、制作模型、采集标本、动物小观察、小饲养、小种植等,以及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和科学家故事会、科技表演、竞赛等。
(2)学科活动。学科活动是一种学科性的课外学习和研究活动,一般以某一学科为主题,按照学科分别组织活动,如文学作品讨论会、某学科动态报告、交流某学科的学习体会的经验交流会等。
(3)文学艺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种类多样,包括文学、艺术和娱乐活动,它们寓教于乐,以活跃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他们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调剂他们的身心,保证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和生活。
(4)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课外活动中比较普遍、比较广泛的活动,也是学生们比较喜欢参加的活动之一。
(5)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就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实际状况的教育活动,一般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等。
(6)传统的节假日活动。国庆节、儿童节、校庆日、学校文化节、暑假的夏令营活动等都是传统的节假日活动。这类活动的准备过程和活动过程都可对学生进行教育。
23.【答案要点】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精选教材内容。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精选的标准就是必须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即对其他领域有潜在的迁移意义的标准。
(2)合理组织材料。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阻碍迁移的产生。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5)防止负迁移的发生。在教学中,负迁移会对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掌握知识教授的速度和难易度,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每次迁移均应使学生感到需要一定的努力,但又能够完成。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使有效迁移顺利进行。
三、材料分析题
24.【答案要点】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教学对话,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平等对话;二是阅读对话,学生与课文作者之间的沟通对话。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建构意义。
上述片段中,貌似平等的对话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
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师生的对话成了“课堂上的孤独行为”。
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
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
四是对话到底,方式单一。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和写作的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讲师点拨】在回答这种评述教学片段一类问题时,考生必须从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各个角度去考虑。如教师的导入是否合理,提问是否有针对性,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是否照顾到了全体学生,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丰富多样等。这一则教学片段属于阅读教学,考生要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进行分析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25.【答案要点】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设计】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归纳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②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问题(二):
一、复习准备
1.学生独立计算:
224÷41236÷12
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l236÷12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强调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够商1,0占位)
2.同时提问: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填一填:
0.32里面含有32个( )。
1.2里面含有12个( )。
0.25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
2.4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8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l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
2.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坚持晨练?晨练对身体有什么益处?
3.请看屏幕:仔细观察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4.思考:王鹏坚持晨练,按计划他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2.4÷4
师:为什么用除法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含义。
三、自主探索
1.独立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与同伴交流一下。
3.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教师可以随学生的回答做以下板书)
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4.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22.4÷47商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呢?
(重点突出:余下的2与o.4合起来,表示24个0.1,商6是表示6个0.1,应在商的个位与十分位之间点上小数点。在整数商完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接着往下商)
5.想一想:用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和把22.4千米化成米计算的结果相同吗?说明了什么?观察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有什么发现?
6.比一比:和我们前面准备题中的224÷4相比,你发现22.4÷4与224÷4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7.小结。
(1)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除。
(2)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8.完成书上“做一做”。
(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已是怎么计算的)
四、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42÷3
4.2÷3
2.用竖式计算。
38.7÷9
7.26÷6
16.5÷15
43.5÷29
3.《新编童话集》共4本,售价28.6元,平均每本售价多少钱?
【设计理由】在教授计算方法时,先抛出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法,寻找解决例题的方法,并比较方法之间的不同,这一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7问题(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提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问题(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00÷5= 576÷48= 832÷32=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看除数是几位,然后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时,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位上面,不够商1,O占位。
二、创设情境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瞧,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身体可棒呢!(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每周跑步5.6千米,他平均每天应跑多少千米?
思路分析
2.师引导学生思考:求平均每天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5.6÷7。
让学生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学生会看出这道算式的被除数是小数。
3.揭题:那么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三、互动新授
1.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组织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展示各种算法:
生1:5.6km=5600m,5600÷7=800m.800m=0.8km。 生2: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生3:还可以列竖式来计算。2.师引导学生思想讨论:怎样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
2小组交流后汇报:先把被除数5.6扩大10倍,转化成56÷7=8,
将所得的商再缩小到原来的 1/10,所以每天平均跑0.8km。
3.引导用竖式计算:如果不转化成整数除法,直接用5.6÷7,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让几名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竖式,演示(见板书设计竖式): 根据学生的竖式追问:56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56表示56个0.1,再用56个0.1除以7就是8个0.l,5不够7除,所以要在8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
4.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拓展
完成“列竖式计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练习题,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要注意学生处理商中小数点的情况,学生在写商时可能会漏掉小数点或点错小数点位置。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反馈)
作业: 妈妈去超市买了8样东西,共花了98.4元,平均每样东西多少钱?

想要获得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请点击按钮咨询在线专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