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奥苏伯尔提出可以通过设计一种引导性的材料来提高有意义学习的效果,这个材料被称作( )。
A.学习动机
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
D.学习迁移
2.在意义学习中,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的学习被称作( )。
A.综合学习
B.并列学习
C.类属学习
D.总括学习
3.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 )。
A.习惯性动作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4.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
A.计划性
B.规则
C.方法
D.监控
5.流程图和模式图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基本策略
6.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7.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加涅
D.夸美纽斯
8.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
A.正常学生群体
B.特殊学生群体
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D.极个别学生
9.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最可靠的标准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目标
C.教学环境
D.教学策略
10.下列不属于课堂情境结构的是( )。
A.班级规模的控制
B.课堂常规的建立
C.课堂纪律
D.学生座位的分配
二、辨析题
1.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2.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5.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
6.德育就是品德教育。
7.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
8.教材就是教科书。
9.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10.备课就是备教材。
【参考答案】
1.B【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D。
3.C【解析】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程序性知识。
4.A【解析】计划性是学习策略的核心。
5.B【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流程图和模式图都属于组织策略。
6.C【解析】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7.A【解析】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究。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8.A【解析】学校心理辅导针对的是正常学生群体,而不是个别学生。
9.B。
10.C【解析】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学生座位的分配。
二、辨析题
1.正确。解析: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要作定性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作定量的判断。
2.错误。解析:阐述规则时,新教师往往是含糊其辞的。
3.错误。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错误。解析: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岁,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5.错误。解析:行为的变化除学习可以引起外,别的因素如疾病、疲劳均可导致。
6.错误。解析:二者不完全等同,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品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7.错误。解析: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等。
8.错误。解析: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其他内容。
9.错误。解析:只有有效的教学才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教育影响。
10.错误。解析:备教材仅仅是备课的一方面,此外还有备学生、备教法。